智慧教育跑出“加”速度_产品中心_bob(中国)平台官网登陆_app下载
详细说明

智慧教育跑出“加”速度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12-20 20:03:46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2017年,我就使用AR眼镜给学生上课了,那节课讲的是‘北京名胜古迹多’。学生戴上AR眼镜,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校长陈春红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借助AR技术,那堂沉浸式教学体验课给学生和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智慧教育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

  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大力部署推进教育数字化。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动智慧教育”,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月16日至17日,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快速推进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来看,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论坛上表示,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有充分的利用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智慧教育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数据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的智慧时代,在业务层面上,实现对教育方法的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的改革、重塑和再造,最终实现教育成效的提升。”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单志广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智慧教育是由“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这一概念引申出来的。具体而言,智慧教育指的是通过RFID、二维码、视频摄像头、AR眼镜、手写笔/本等物联网感知设备和智能终端,对教育教学的所有的环节实现更透彻的感知;通过云计算、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资源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等,对教育模式和方式实现更深度的智能化,是一种实现教育方法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智能化的一种新型发展路径。

  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3月28日正式开通,整合集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连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汇聚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条、职业教育在线万门。“到目前为止,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9月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9月初,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近40亿次,总访客量约6亿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截至2月底,该平台上线亿,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3亿,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此外,该平台还开设了“慕课西部行”专栏,为东西部高校教师跨学科、跨校、跨区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新渠道。据教育部统计,截至7月底,“慕课西部行”计划已为725所西部高校提供近17万门慕课及订制课程服务,帮助西部地区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261万门次,参与学生超过3.3亿人次,西部高校教师接受慕课应用培训达167万人次。

  谈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教育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

  “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020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慢慢的变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新鲜感”要向“新常态”转变。大规模在线教学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的教育方式,初步呈现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教育形态。

  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指出,疫情期间,全国本科高校共有108万名教师开出110万门/1719万门次课程,在线亿人次,全国高校在线%。

  就在线教学质量和效果而言,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对全国1000多所高校近600万师生、管理者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春季学期,教师在线%,学生在线%。

  “这一轮大规模、长时段、实战意义的在线教学实践用事实完成了一个观念的转变,那就是‘在线教学也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晓明表示,这场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践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消除了对在线教学的“歧视”,也破除了新技术采用与传统教学实践的“二元论”。校园内的教学中可以有线上成分,以远程教学为主的课程中也可以用到校园教学常用的方法。

  截至今年3月,高校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已经从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慕课、直播或者录播讲课视频、网络公开课等发展迅速,凭借其优质、便捷、开放、共享等显著优势,加速形成“没有围墙的大学”,在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满足师生对高质量教育资源和课程知识的多元选择和多重需求。

  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如何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非消极作用?在李晓明看来,根本抓手是重新定义什么叫“上了一门课”。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了类似于“一门课等于一学期上16次课,等于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师生在一起3小时”的观念。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一张课表,隐含着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要发生的教学活动。所谓重新定义什么叫“上了一门课”,在今天的语境下,就是要考虑当下学生的特点和线上教学的优势,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包括教师投入的总时间、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等),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同时也要能够实施必要的教学管理。“可完全想象,未来,在混合式教学概念下,教师能对教育做最优化的设计,既可以追求规模,又可以追求效果,还可以追求效益。比如,一个专业大概有40门-50门课程,教师能设计有些课程只采用‘课堂’模式,有些课程只采用‘在线’模式,有些课程采用‘课堂+在线’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节省了对教室的使用,这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讲,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他说。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白准确地提出“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根据行动计划的部署,目前,教育部已遴选18个县市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

  “‘智慧教育示范区’是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规划设想的落实。智慧教育是伴随着国家倡导学校教与学方式转型、新兴技术与教育活动深层次地融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突破的多重背景下出现的教育新概念,一定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葆萍分析道。

  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北京市东城区围绕“数据驱动教与学模式创新”,打造区域“1+7+N”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独特发展路径。其中,“1”指的是建立1个数据大脑,已初具模型。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副主任周林曾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东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数据大脑”是一项关键的基础设施。“数据大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感知、采集和监测教育信息,实时掌握区域、学校和师生发展形态趋势,为区域教育决策、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与服务提供基础能力支撑。

  以学生课堂运动负荷检验测试的数据为例。近年来,东城区将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智能穿戴技术、云计算等,对负荷数据来进行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提质增效。“这套运动负荷监测系统能对课堂运动的实时心率数值进行更新跟踪,解决了运动强度、运动密度等指标难以实时获取和准确测量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促使体育教学更为科学化。同时,运动负荷检测工作还有助于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方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合理地调控运动负荷,指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教育主任高佳说。

  江西省南昌市“智慧教育示范区”,以4年为一个周期,从2021年始,至2024年止,以数据驱动为主线大建设任务——智慧考试、智慧作业、智慧环境、智慧管理和智慧研训,力争发挥全国标杆作用。

  在探索“智慧考试”方面,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表示,南昌市在大数据和AI等技术支撑下,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和考试资源,支撑省市级统考、县区级联考、集团校级模考和班级学科日常测试,采集各地区、各学校、各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轨迹数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具体而言,一是建设“四标准三平台两基地”:“四标准”即“题库建设标准”“考务管理标准”“考场建设标准”“学业评价标准”;“三平台”即“题库设计平台”“考试中控平台”“学评治理平台”;“两基地”即智慧考试基地、学科命题基地。二是稳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招生录取模式。小学阶段,探索听说阅读、音乐美术、德育、体育等多维能力素养的测量,积累评价数据;初中阶段,探索学业考试改革与多元评价;高中阶段实施机考,对学生做综合考查,挖掘在基础学科具有突出才能的考生,为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提供多元途径。

  南昌市教育考试院院长熊彪也认为,“智慧考试”南昌模式为实施以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与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评价模型,直接赋能学生学习查缺补漏、家长掌握孩子学习状况、教师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非消极作用。此外,由于考试的刚性需求,在推进“智慧考试”过程中,倒逼县区政府、学校加强信息化硬软件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雷朝滋在致辞中表示,智慧教育是教育在智能时代的新深化,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由此可见,智慧教育培养的是要适应未来智能时代的人才。

  政策层面上,我国相继发布了《新一代AI发展规划》《高等学校AI创新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其中,《高等学校AI创新行动计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构建AI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构建AI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

  实践层面上,北京市东城区、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多个“智慧教育示范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全面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同时,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实验项目,以应对教育科技的“零点革命”。以东城区为例。面向学生,该区成立了青少年信息素养学院,与中科院计算所等机构合作编制了人工智能课程,多所学校开展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课程,培育学生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面向教师,该区通过教师智慧化培养体系、考核评价奖励机制等举措,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具体而言,分级分批开展干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对学校校长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AI企业合作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知识培训,和小学合作编制人工智能学习课程,并在学校试点开展教学工作。

  智慧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什么特点和能力?在新东方旗下东方创科总经理张蓓看来,人才需要具备以下3大能力:一是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突破,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慢慢的提升;二是具有跨学科思维、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具备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学会怎么样表达自己、倾听他人,提升沟通效率,与他人和谐共处、高效合作,对于自身学习、工作和成长的所有的环节都是必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