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导读 英语教师“研”热一夏(留言赠报)_新闻资讯_bob(中国)平台官网登陆_app下载
详细内容

新刊导读 英语教师“研”热一夏(留言赠报)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2-12 13:23:50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21世纪英语教育》2023年9月刊如约而至,小编邀您浏览本期精彩内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当前我国深入开展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建成世界上顶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报告,介绍我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情况。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的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重庆市云阳县等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传记作品《熊式一: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由美国萨克福大学荣休教授郑达花费十年时间深耕熊式一家人提供的一手文献、采访熊式一亲友、搜寻中国和海外相关新闻报道而完成。

  “中国翻译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暨关键语种试点项目师资培养工作坊日前在重庆启动,来自川渝地区各区县政府部门、教育管理机构、大中小院校等200余人参加师资培养工作坊。

  第二届“译文双年选”颁奖典礼8月17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译文双年选”奖项授予郑体武翻译的《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和刘象愚翻译的《尤利西斯》。

  7月3日至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赴新疆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开展“中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及初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和学科教研开展情况”调研活动。外指委12位专家组成两个调研小组,分赴霍城县江阴初级学校和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开展偏远县乡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指导。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主编的《中国外语教材史》日前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聚焦英语教材发展历史,下卷关注日、阿、俄、法、德、西等六个通用语种的教材发展历史,追索百余年来外语教学思想和实践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接,并附有各语种教材信息的详细附录。

  8月3-7日,于飞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参加了由21世纪报社主办的首期卓越教师全英文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该研修班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全英文授课的原则、模式、思路,增强其运用英语教授专业相关知识的信心,进一步提升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课堂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跟于飞一样,对很多高校英语教师来说,暑假在放松身心之余,已成为他们充电提升、再次出发的新起点。

  汕头大学英语教师于飞 (左一) 在卓越教师全英文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上发言。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从教育部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到各地区、学校和各机构单位开展的研修项目,广大教师们在这个假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培学习,为个人发展和新学期的到来 “充电”赋能。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教授在暑假期间主讲了学院组织的面向中学英语教师开展的培训项目,其主要聚焦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英语教学及教研等方面的新方法。

  7月27日至30日,以“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开创英语教育开放合作新局面”为主题的2023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在澳门成功举行。大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国与世界在英语教育领域的对话合作,为中外英语教育工作者搭建高水平、国际化、专业化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以教育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来自中国、俄罗斯、新加坡、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蒙古、伊朗、赛尔维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专家学者、英语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现场或线上参会,为推动中外教育对话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建言献策。大会还首次举办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参加会议的专家围绕对外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

  2023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7月29日在中国澳门城市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助力国内外语学科/专业深刻把握培养外语人才国际传播力这一时代命题,精准掌握并发展适合本校校情、师情和生情的国际传播力培养理念、模式、方法,进而全方面提升本校外语学科/专业国际传播力培养效能,扩展一流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增进中国外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英语专业围绕外国语学院“合璧东西、贯通古今、融汇百川、铸造英才”的办学理念,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相关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反思能力及合作精神、彰显海派特色的优秀中小学骨干英语教师。

  英语专业在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专业技能、核心素养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并举的方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建立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强化分类指导,逐步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匈牙利的英语教育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原则,密切联系语言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外语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多措并举为国家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国民英语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基础、多方式、多维度到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能力、切需求、顺大局,语言强化学习年、国家核心课程、英语教师定期培训计划等诸多举措,都使得匈牙利的英语教育成效斐然。

  8月18日,为中国外语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琳教授雕塑落成仪式在外研社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伊莎白·柯鲁克,外研社名誉社长李朋义,陈琳教授家属,《英语》(新标准)编写团队以及外研社干部员工代表共同见证雕塑揭幕。

  王定华书记(左二)、孙有中副校长(右一)、陈琳教授夫人王家湘教授(右二)和王芳社长(左一)共同为雕塑揭幕并敬献花篮。

  国际者,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著名教育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专家、终身荣誉教授伊莎白同志于2023年8月20日零时59分在北京辞世,享年108岁。

  如何满足现代青少年对中国故事的期待?如何通过英语读物实现教育使命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力邀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担任主编,策划了一套凝练中华民族精神共识和文化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英语分级系列读物——《悦读中国》。

  作为思维品质的核心组成部分,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应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格外的重视的思维能力。本文以笔者在“江苏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专题选学培训项目”中展示的一节阅读公开课为例,并结合高中英语课标和思维技能提升策略理论,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简称CSE)是我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一,是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等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本文从CSE的使用价值出发,以绍兴市初中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写作档案袋,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形成性评价,意在探究CSE在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及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贺祥麟先生是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1940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攻读硕士学位。1950年,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放弃国外读博机会,毅然回到祖国,选择到广西任教。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原中文系(现文学院)副主任、原外语系(现外国语学院)系主任。我是在1980年代后期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师从当时业已名满天下的贺祥麟教授的。当时复试时,是何先生亲自面试的。在读书期间,除了贺先生亲自授课外,我们大家常常到先生当时所在的独秀峰脚下的家中去汇报读书心得,听先生耳提面命。

  (文/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郭英剑)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与大师对话——中外英语名家访谈录》旨在体现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倡导的英语教育共同体所秉持的“永恒之道” “共存之道”和“共为之道”。 《访谈录》记载了中国日报社记者对应邀参与历届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部分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专家学者所作的精彩访谈和生动交流。 《访谈录》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生动写照,忠实地记录了驰骋于英语教育领域各路领军人物对国际国内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展现了新时代英语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中国方案,谱写了中外英语教育工作者携手共建英语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华丽篇章。

  在迎来约翰·弥尔顿诞辰四百周年的2007至2008年,有三本弥尔顿英文传记面世,分别是安娜·比尔的《弥尔顿:诗人、论战作家和爱国者》 (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2007)、尼尔·福赛思的《约翰·弥尔顿传》 (莱昂哈德逊出版社,2008)以及戈登·坎贝尔和托马斯·N·科恩斯合著的《弥尔顿传》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坎贝尔和科恩斯合著的《弥尔顿传》面向的是更为专业的学人、师者,两位作者承认弥尔顿成熟思想中的现代性,却并不鼓励读者想当然地以现代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去接近他,而是更强调弥尔顿“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

  余光中游走于写作的四度空间——诗歌、散文、翻译、评论——之外,还是一名诲人不倦的教师。笔者有幸在余老师任教的最后一所学校——台湾中山大学就读外文研究所。虽然当年我上余老师的课不多,时间也不长,但能深切体会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认真态度,并且感谢他对我期末报告的尽心批改。如今读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余光中的英文课》,让我更了解到余老师身为外文系资深学者与教师的一面。

  设计师视角下的《古诗里的核心词》书籍设计不仅是文本由抽象到具象化的视觉传达过程,也是完成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视觉装饰过程,更是设计师基于读者阅读需求的文化审美过程。设计师是文本内容传达的参与者,需要深入思考和发挥无限的想象。可以说,我的启蒙教育,是从学中国古典诗词开始的。幼时不自觉或自觉地学习,凭着点滴的印象,耳濡目染的积累,能让我从音形并茂的诗句中体味到古人诗情,得到古典的、自然美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润物无声,对我是潜移默化的。至今,我每每接到有关汉语古诗词的设计委托,都能唤起心中无限的设计热忱和动力。

  8月21日,受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知名导演贾樟柯的邀请, 《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编剧孔大山与联合编剧兼主演王一通走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分享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电影的英译片名Journey to the West和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英译书名完全一致,因此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思考。想要领会这一译法的妙处,就要将电影内容和名著《西游记》的隐喻结合起来考虑。

  我曾在《海外英语》杂志翻译专栏上赏析过美国作家华盛顿· 欧文(Washington Irving)对英国乡村生活的描写:只有在乡下,英国人才会自然流露情感。他乐于从都市冷漠的礼节和消沉的客套中挣脱出来,将拘谨保守的生活小习惯抛置脑后,从而变得欢欣快乐,无忧无虑……他在乡间的住所应有尽有,或读书以怡情,怡情以自乐。这些都让我对英国的乡村产生了向往。

  欢迎读者将本推文转发至朋友圈,并在留言处写下您最感兴趣的文章及原因,我们将在留言中选择1名幸运读者,赠送本期《21世纪英语教育》1份和往期报纸1份(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