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与教学评价的困境_职业教育_bob(中国)平台官网登陆_app下载
详细说明

高校教育管理与教学评价的困境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09-20 02:21:18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管理主义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三个方面对组织进行考察。随着一流大学建设对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强调,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对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强调以及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都促使管理主义开始在大学落地生根,并慢慢的变成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常态化工作原则。

  改革开放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不论是服务现代化建设,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教育质量都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影响下,教育质量开始与办学效率相结合。这一变化使得作为保障质量和效率的教育管理,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促进评建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国家的评价标准日趋全面,大学管理也逐渐延展,成为统摄全局的常态化工作。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后,有媒体发声应该让学生给高校打分。理由是“像购物最有发言权的是消费的人一样,对高校课程学习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消费者有评价权,学生也应该有。”。咋一看似乎有道理,毕竟学生是交了学费的。但如果更加整体的看待高校与学生的关系,那么学生在高校所承担的角色更像是俱乐部运动员,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限于其执教团队,学生也承担着相当比例。

  事实上,教育管理从来都是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的重要工作,其中教学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考评指标,为了确认和保证制度的公平和公开,高校始终致力于建立一套理性、透明和有信服力的标准。学业成绩作为被广泛接纳的量化指标,也一直向着更为精确、合理的方向改革。

  但是问题就在于,由于教育管理更看重效率,导致实践过程中稀缺的教育资源——国际交流项目、实习实践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商业竞赛等等被,往往被优先向优胜者分配资源,使得效益最大化,从而起到激励竞争的效果。

  由于考评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对优质教学资源获取的重要性,学生作为理性人,不得不对考评进行理性规划,比如优先选修符合保研筛选标准的课程,而不是注重知识本身。

  导致的结果就是,本应作为手段的考核环节,反而成为了学习的目的。高质量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己所选课程内容,而过分注重效率的管理某些特定的程度却让学生在选择学习哪些课程时迷失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