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中南大学教授戴端:将集群效应及多元结构模式用于设计教育中_职业教育_bob(中国)平台官网登陆_app下载
详细说明

专家说中南大学教授戴端:将集群效应及多元结构模式用于设计教育中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11-22 00:19:03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戴端,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多年从事设计教育及创新实践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纵向科研及重大横向课题共37项,发表论文61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设计专利20项,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级以上金、银、铜奖共25项。近年致力于嵌入式协同创新与集成范式方法论研究。带领团队在轨道交通装备和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有效地体验了设计与科技结合的创新实践。涉及350km/h、400km/ h、500km/h标准化动车设计、重载货运列车、新一代地铁、600km/h高端磁悬浮内饰设计、泵送吊车、起重机、搅拌站等装备产品工业设计研究。2013年获全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者荣誉称号。先后任中国机械工业设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民盟中央艺术研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及国家及项目评审专家等职,多年参与推动中国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工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知名专家和教育家。

  A:“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总体感觉很好。以“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大赛可以说非常好的激活了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无论是企业、设计机构还是学校学生团队,或者个人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赛提出的 “商业性、创新性、实用性、美学性和社会性”各个层面的概念内涵,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好作品。从设计内容来看,企业和设计机构,更多的注重于实用性和可行性,创新成果直接作用于了企业的产业推动。学生组则倾向于概念的创新,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从作品中能看到中国设计的未来。在设计表达方面,我们正真看到了包括海外参赛者在内的相当一部分院校的设计作品,他们对于idea的表达,体现了扎实的研究过程,展示了学院派独特的潜质和风貌。可以说这次大赛开启了“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的可喜远景。

  A:希望企业和设计机构在实现想法的同时,要使作品更具品质感,因为企业有技术、有条件,在考虑实用落地性的同时,应尽可能强化其创新性和美学性。设计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创新突破,必须体现其品质优势。对于学校的学生,作品反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特别是能从生活和环境中察觉缺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概念,善于美学性的表达,这样一些方面都值得肯定,但若能在设计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方面做得更充分一些,逐步加强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强化输出成果及模型和展板的效果,作品将获得更好的价值。同时,学校的指导老师需要更加积极的关注和引导,使参赛作品更有质量,以更好地面貌在未来的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

  面对逆全球化的趋势,自主创新慢慢的受到重视,泉州也有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您觉得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做技术积累呢?

  A: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必将催生新的自主创新模式,这也是时代变革大循环中的必然趋势。泉州的传统企业已形成良好的产品研制阵容和供应链,面对新的业态环境,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型,除了继续发展重点新兴起的产业及规模化产业,尤其要尽快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等, 同时,可尝试从逆创新的视角进一步审视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方法、制造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这其中重要的是创设和积累独特的技术条件。如:1)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技术人才,提升技术人员待遇,解决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2)增进与高新科技的融合,更新传统制造业固守自封的发展观和生产技术条件,变革传统模式的创新研发局限,通过相应的智能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激活传统制造业的内动力,拓展产业创新和公司发展的新格局。3)强化市场运作经验,企业要预先谋划好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从技术上提升创新成果尽快商业化的能力,并对研发产品及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并尽可能实施批量化生产。最大限度减低技术创新风险。4)加大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对产业转型加以政策支持和引导,保证创新资产金额的投入和渠道的畅通。通过一系列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技术积累,促使逆全球化时代传统制造业的顺利转型及自主创新模式的重构与发展。

  泉州有许多产业集群,您觉得如何运用新技术、科学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呢?

  A:泉州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也有一定的特色,总体策略上应该是继续发挥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保持特色产业的支撑性架构,拓展以区域集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总结具有闽南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科技的有效研发和运用,几个维度可以尝试。1)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优势,发挥较强科技的技术开发核心作用,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有效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从而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2)加强创新科技条件的引入,采取嵌入式创新科技平台,构筑校企及研究机构合作创新孵化营垒,建立有效的集成发展机制,实现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互动的良好局面。抓住了知识与技术的源头,就找到了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契机,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创新体系,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3)积极探索未来市场潜在需求,在创新和再创新的过程中努力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各类人群在不断变化着的用户环境中的特色化诉求。科学技术创新是差异化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必须增强产业集群内、外部的科技互动与创新活力,全方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文化和创新科技温床与联盟,必将有助于实现产业集群的差异化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设计走向了一个更加开放、系统、智能的文化环境中,设计教育该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培养相应的人才呢?

  A: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战略为设计教育的重振与建设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设计必将走向更加开放、系统、智能的文化环境中,设计教育要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科技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创新管理的集群效应及多元结构模式,对设计教育如何嵌入当下科技驱动性创新,并建立人才质量的多效评价机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将为设计教育创新范式的构建提供资源支持,包含教育团队、技术条件、方法规范、专业结构、知识体系、研发项目、评价标准、就业渠道等,并促成设计教育在多元协同的集成创新中获得与时俱进的价值效应。如何做?我在《设计》专访中曾谈到,1)从新的视角构建教育目标。面对日趋严峻的人才需求市场,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审视其价值取向,注重教育在创造性、劳动力培养及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的角色使命,以建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根本任务,使设计教育有效的接纳并融进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链中,用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智慧去思考并建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新的姿态投入科技兴教。面临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与新的价值驱动,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打破了空间壁垒,使知识共享更加便捷化。毫无疑问,设计教育走向了范式变革的必然,科技驱动型智创环境将为如何实现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重构,提供智慧和技术支撑。传统的育人观和教学体系难以适应新时期设计教学需要。因此,教育角色的转换、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扩展、评价标准的优化、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是科技兴教的必须。3)持新的理念引导设计创新。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设计人才在道德、伦理、自律价值观的培养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研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灾难是暂时的,但人类的发展是持久的,我们必须更新育人理念,在科技带来的利与弊中更加重视如何引导设计创新。使学生在共享、开放的新型教育生态环境下获得更精准化、个性化和适应性的创新实践服务,在先进理论和科技条件的支持下,用全新的理念建构未来若干年设计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范式。4)筑新的阵容助推教育发展。在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体系的过程中,教与学面临着技术创新与应用带来的全新考验。如何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无缝衔接,除了学校、师生间的共同努力,还要拓宽教学阵容。以新的面貌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中,将各方资源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上做嵌入式的对接,并将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入在价值链各环节的互动循环中,形成战略性协同的有机关联驱动阵容,在扣环式机制的集群拉动中,使设计教育与科技创新及经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并走向社会性全产业链价值驱动的自觉循环中,从而助推设计教育在与时俱进的融合再造中,实现其战略协同与集成发展新格局,以适应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代需要。(《设计》戴端:设计与科技在融合再造中驱动教育新格局.2020.08)

  疫情改变了许多事情,高校的教育在其中,很多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这对设计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又该如何解决?

  A: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极大的影响到制造业的发展,促使企业在人工智能及以视频为牵引的线上产业创新与服务获得了新的崛起,并将在科技驱动型融合再造中呈现出新的工业生态格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一例外,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教学模式的转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线上教学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影像和语音辨识等AI人工智能技术,将颠覆传统的时空结构,并在知识结构、育人方法、教学形式、人才能力等方面,势必全方位打破较为封闭的教育生态。设计教育要解决转型期遇到的困境,必须积极倡导智慧性教育理念,创设各种条件,更有效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科技条件,并构建多元的课程资源,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教学设施,以满足多种形式的教学需要。而教师则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转换教师角色,改革教学内容;活化育人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并积极装备好超前的学识素养和应对能力,主动掌握线上教学必备的技能手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以应对各种时态变化的教学需求,从而有效的实现新时期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环境有多大的改变,只要我们与时俱进的应对和担当,设计教育定当不负育人使命。

  后疫情时代及逆全球情况的发生,不管是对制造业还是对设计从业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也加速了从业者及高校的转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看了戴端教授的回答,相信你会收到不小的启发。

×